病媒监测是指对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其季节消长规律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监测,以便及时掌握病媒生物的动态变化,为病媒生物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蚊子: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如疟疾、登革热、 Zika 病毒病等。不同种类的蚊子在传播疾病方面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按蚊主要传播疟疾,伊蚊传播登革热和 Zika 病毒病等。
苍蝇:能携带多种病原体,可传播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等。
老鼠:不仅会偷吃粮食、破坏物品,还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多种严重疾病。
蟑螂:可携带多种病菌、寄生虫卵等,能传播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病,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和哮喘等。
蚊子监测
成蚊监测:常采用灯诱法、人工小时法等。灯诱法是利用蚊子对特定光源的趋性,在特定地点放置诱蚊灯,收集并统计捕获的蚊子种类和数量。人工小时法是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在特定环境中,手持吸蚊器,在规定时间内捕捉成蚊并进行分类计数。
幼虫监测:一般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勺捕法等。布雷图指数是通过检查室内外各种积水容器中蚊子幼虫的孳生情况,计算出每百户居民家中有伊蚊幼虫或蛹孳生的容器数,以此来评估蚊子幼虫的密度。勺捕法是在水体中用特定的勺子捞取蚊子幼虫,统计单位体积水中幼虫的数量。
苍蝇监测
笼诱法:使用专门设计的苍蝇笼,内置诱饵,如腐肉、鱼肠等,吸引苍蝇进入笼中,然后统计捕获的苍蝇数量和种类。
粘蝇纸法:在室内外固定位置张贴粘蝇纸,一定时间后观察并统计粘捕到的苍蝇数量和种类。
老鼠监测
夹夜法:在室内外每隔一定距离放置鼠夹,晚上放置,清晨检查,记录捕获老鼠的数量、种类和性别等信息。鼠夹上放置的诱饵通常有花生米、油条等。
粉迹法:在老鼠可能出没的地方撒上滑石粉或其他专用粉末,形成粉迹带,通过观察粉迹上老鼠的脚印来判断老鼠的活动情况,包括种类、数量和活动路径等。
蟑螂监测
药激法:使用具有刺激性的杀虫剂喷洒在蟑螂可能栖息的场所,如墙角、橱柜缝隙等,迫使蟑螂爬出,然后统计一定时间内出现的蟑螂数量和种类。
粘蟑纸法:在室内各个角落和蟑螂经常活动的地方放置粘蟑纸,上面可放置一些引诱剂,一段时间后检查粘捕到的蟑螂数量和种类。
• 蚤类监测:布旗法:在地面上拖动白色毛巾或旗形布,收集附着的蚤类,然后进行分类计数。鼠体蚤监测:捕获老鼠后,检查鼠体上的蚤类,记录蚤种和数量.
此外,还有蜱类监测,常用布旗法,将白色的布旗在草丛、灌木等蜱类栖息地拖动,使蜱附着在布上,然后收集计数。这些监测方法可根据不同的病媒生物种类、监测环境和目的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
防护服:可有效防止蚊虫、老鼠、蟑螂等病媒生物的叮咬和接触,同时也能避免工作人员身上的气味和皮屑等对病媒生物监测造成干扰。一般为连体式,材质多为透气、防水且防穿刺的材料,如杜邦 Tyvek 材料。
防护手套: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手套。例如,监测老鼠时,可能会使用防咬手套,材质通常为皮革或钢丝网材质,能有效防止老鼠咬伤;监测蚊子、苍蝇、蟑螂等小型病媒生物时,可使用橡胶手套,既方便操作,又能防止病原体传播。
防护口罩:主要有医用外科口罩和 N95 口罩等类型。医用外科口罩可阻挡大部分飞沫和病菌,适用于一般性的病媒监测工作;N95 口罩能更有效地过滤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和病原体,当监测环境可能存在较多病原体或粉尘时,如在鼠类密集场所或病媒生物孳生地,使用 N95 口罩更为合适。
防护眼镜或面罩:在进行病媒监测操作时,可防止病媒生物的体液、分泌物等溅入眼睛,同时也能避免吸入可能存在的有害气溶胶。防护眼镜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面罩则可覆盖更大的面部范围,提供更全面的防护。
防护鞋:通常为高帮、耐磨且防水的鞋子,如橡胶靴或防穿刺工作鞋。在野外或病媒生物孳生地监测时,高帮橡胶靴可防止蚊虫叮咬和病菌侵入;在室内监测时,防穿刺工作鞋能保护脚部免受可能存在的尖锐物品伤害。
帽子:一般为宽边帽或头罩,可防止病媒生物停留在头发上,减少感染风险。宽边帽可提供一定的遮阳效果,头罩则能更全面地保护头部和颈部。
其他辅助设备:如护膝、护肘等,在需要长时间蹲伏、跪地或接触病媒生物孳生地时,可有效保护关节部位,减少受伤和感染的可能性。
预防疾病传播:通过监测病媒生物的种群动态、分布范围和带菌情况等,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传播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例如,在登革热流行季节,加强对伊蚊的监测,一旦发现伊蚊密度升高,及时采取灭蚊措施,可有效预防登革热的传播和流行。
评估防控效果:在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后,通过持续监测,可以了解防制措施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控制目标。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及时调整防制策略和方法,提高防控效果。
制定政策依据:病媒监测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是政府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规划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重要依据。例如,根据当地老鼠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合理安排灭鼠行动的时间、范围和重点区域,制定相应的经费预算和人员配置计划等。
病媒监测通常需要长期、持续地进行,以掌握病媒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一般来说,不同的病媒生物和不同的地区,监测周期会有所不同。
对于蚊子、苍蝇等季节性繁殖和活动明显的病媒生物,在其繁殖活跃季节,如夏季和秋季,监测频率可能会较高,通常每月甚至每周都要进行监测;而在冬季等活动相对较少的季节,监测频率可以适当降低。
老鼠和蟑螂等病媒生物全年都可能活动,一般每季度会进行一次全面监测,但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发现疫情或鼠害、蟑害严重时,会增加监测次数。
人员培训:参与监测的工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监测方法、掌握病媒生物的分类鉴定知识和技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设备校准:使用的监测仪器和设备,如诱蚊灯、鼠夹、粘蝇纸等,要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查,保证其性能良好,以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
数据审核与管理:对监测获得的数据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逻辑性。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妥善保存和备份,以便随时查阅和分析。
邮箱 1650433974@qq.com
电话 15314637287
地址 杭州市余杭区美莱国际中心1幢1410室
杭州妙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9020185号-2